氧-乙炔火焰粉末喷焊工艺
点击量:2025 发布时间:2017-01-22 作者:恒行娱乐(上海)增材制造技术有限公司
根据喷涂和重熔的先后次序,氧-乙炔焰粉末喷焊工艺可分为“一步法”和“二步法”。
(1)“一步法”喷焊工艺
所谓“一步法”喷焊,是喷涂和重熔使用同一把喷枪,在一道工序内完成,即边喷边熔。
1)工艺程序
“一步法”喷焊的工作工艺一般按照下述程序进行:
工件表面制备——工件预热——预喷保护层——从边缘开始局部加热——边喷边熔(按一定的路线边喷边熔前进,直至全部完成)——工件缓冷。
预喷保护层指的是先将整个工件表面上制备一层0.1~0.2 mm的合金粉末涂层,将工件保护起来,避免在喷焊过程中工件表面受热氧化。
2)工艺控制要点
工艺控制的关键是调整火焰和对工件加热温度的控制。其操作要点如下:
① 预热温度。火焰喷焊的预热火焰宜采用中性焰或微碳化焰,预热温度往往高于喷涂时的预热温度,一般为250~350 ℃,视具体材料而定。
② 起始局部加热时火焰和温度控制。宜采用柔和的中性焰,枪距压低到20~30 mm,夹角为60~80°,将工件表面加热到500~600 ℃(呈暗红色),或保护层开始润湿,即可开始边喷边熔。在喷焊过程中,喷枪与工件表面的距离因喷枪的型号不同而有差异。用SPH-2/h喷枪喷焊距离一般在20~50 mm之间变动,加热和熔融时为20 mm左右,喷粉时为50 mm左右。
③ 边喷边熔时的温度和速度控制。采用间隙式的喷涂和加热,待局部区域达到要求厚度并熔融,呈现“镜面反光”后,再向前均匀而缓慢地移动喷枪开始下一个相邻的局部区域的喷焊。整个喷焊的过程是喷、熔交替,周期性地进行,枪口沿喷焊面前移速度及送粉速率,应根据粉末的熔化情况和喷焊层厚薄而定,保证喷匀、熔透。
④ 冷却。由于自熔性合金的线膨胀系数较大,塑性较差,因而在冷却时容易产生裂纹。尤其在喷焊层较厚,或零件较大时,基体淬透性较好时,更易产生裂纹。因此,喷焊后更应该让零件均匀地缓冷,必要时应采取等温退火处理。
喷焊好的零件可以进行喷焊层的后加工。
“一步法”喷焊工艺特点:
① 喷粉和重熔是交替或同时进行,粉末是直接喷入熔池的,所以要求粉末的粒度细、分布比较分散。
② 输入工件的热量较低,对基体金属组织影响较小,工件变形较小。
③ 喷焊层的厚度可在较大范围内变化,一般为0.8~1.2 mm,很少超过2 mm。
④ 工艺简单,操作灵活。
它的缺点是一般都采用手工操作,劳动条件差,生产率较低,喷焊层的均匀性和质量随操作者熟练程度而异,不易稳定。用机械化操作喷焊层的成型较好,且质量稳定。
“一步法”的应用范围。小零件的表面保护性熔敷和修理;中型或大型零件的边角处的表面保护性熔敷及处理;某些零件损坏甚至断裂后,可以进行局部修补和连接。
(2)“二步法”喷焊工艺
所谓“二步法”,是喷涂和重熔分两道工序完成,先喷涂涂层后对涂层进行重熔。
1)工艺程序
“二步法”喷焊的工艺一般按照下述程序进行:
工件表面制备——工件预热——预喷保护层——喷涂——工件升温——重熔——工件升温或降温——二次喷涂——二次重熔——工件缓冷。
“二步法”喷焊关键在喷涂和重熔两道工序,以及全过程对工件温度的控制。
2)喷涂
宜采用大功率两用枪(SPH-E型枪或SPHT-6/h、SPHT-8/h)或大功率喷涂枪(SPH-E2000型喷枪)进行喷涂,使得有较高的喷涂效率。
喷涂时宜采用中性焰,喷涂距离一般为100~200 mm。喷枪型号不同,喷涂距离也不同。SPH-4/h型喷枪的喷涂距离约为100~150 mm,SPH-6/h型喷枪的喷涂距离为200 mm。为了保证涂层厚薄均匀和获得较好的结合强度,每次喷粉厚度0.1~0.2 mm为宜。要获得较厚的涂层,可采用多次喷粉的办法。一般喷焊层的厚度以不大于1.5 mm。含有碳化钨的合金粉末,因重熔比较困难,涂层不宜偏厚,一般不超过0.5 mm。对磨损深度大于1.5 mm的零件,则可通过多次喷粉和重熔达到,在整个喷焊过程中,工件的温度应保持350 ℃左右。如果温度迅速下降,则涂层易产生龟裂和剥落。工件较大,喷焊时间较长时,可采用其它方法辅助加热。
喷涂过程中,喷枪的移动与喷涂工艺参数要相匹配,移动要均匀,以保证整个喷焊层的厚度均匀一致,在平面零件喷粉时,喷嘴与喷涂平面的角度最好在60°~80°之间。
3)重熔
在“二步法”喷焊工艺过程中,重熔是一道关键的工序。重熔操作是把喷涂层加热到固、液相之间的温度范围,使原来比较疏松多孔的涂层变成连续致密的熔敷层,与基材之间达到完全的扩散结合或微冶金结合。
重熔要在喷粉后工件温度尚未降低时立即进行,这样一方面可减少热量损失,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因冷却和重复加热导致涂层脱壳的产生。
重熔按其加热方法,有感应重熔、炉中重熔和火焰重熔等多种形式。近几年来,又发展了激光重熔技术。
高频感应加热重熔的加热方式与高频淬火相似,具有速度快,对工件基体热影响小的特点,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重熔工艺。
炉中重熔适用于难以用其他方法重熔的大型工件。重熔时应严格控制炉温,一般控制在合金固相线以上10 ℃,最高不能超过合金固相线以上30 ℃。以某种镍基自熔性合金粉为例,其固相点为1035 ℃,液相点为1280 ℃,则炉温应控制在1045~1065 ℃之间。在这个温度范围内,合金约有60%~80%液相和20%~40%固相,此时有足够的粘度,不致于流淌。
在炉中重熔,工件升温较慢。在一般情况下,重熔是在保护气氛中完成的,它能保护工件表面避免产生高温氧化。
火焰重熔:设备简单,使用灵活,应用最广泛。在火焰重熔时,一般采用重熔枪,操作时应注意如下几点:
重熔枪应有足够的火焰能量,一把不够时,需增一、二把辅助枪。火焰重熔时,因火焰气体的保护性不好,所以应特别注意从700 ℃至重熔完毕的时间不应超过20 min。如果在700 ℃以上停留时间过长,涂层因高温氧化,超过自熔性合金的脱氧能力,粉末会“发渣”自熔性变坏,甚至重熔无法继续进行;
重熔火焰宜采用中性焰,喷嘴距工件不宜过近,一般约40 mm,薄件宜稍远,厚件可稍近;
重熔不可以在工件的端部或边缘处开始,应从距离端部或边缘约30 mm处开始;
重熔过程中,温度的控制很重要,重熔温度与粉末的熔点一般在1000 ℃左右,凭经验控制,当喷焊表面发现‘镜面’反光时,说明粉层已熔化,重熔温度已达到。若重熔温度过低,熔渣不易浮出表面,喷焊层不能与基材实现良好的结合,冷却后易开裂,硬度不均且偏低。温度过高,熔化层溢流,出现波浪状,影响表面平整。
激光重熔,激光的能量密度大,可作为重熔的热源,激光重熔对工件基体的热影响小,工件变形也小,能获得性能优异的涂层。但需有大功率激光器。
重熔后再需喷粉的工艺。重熔后喷焊层厚度将会收缩,其收缩量随着粉末的不同而不同,一般收缩量为25%,例如重熔后发现加工余量不够需补喷粉时,应注意预热温度。此时表面上存在的是氧化镍而不是氧化铁,若预热温度为250 ℃或略高些,则粉末中的硼、硅元素在此温度下无法使氧化镍还原,必须把预热温度提高到670~700 ℃时,然后进行喷粉,才能成功。
冷却和喷焊层后的加工:重熔结束后,应让工件自行缓慢冷却。易淬火的基体,在冷却过程中,应防止由于组织相变而开裂。对于这种材料一般要采用等温退火处理,若合金的线膨胀系数与基体的相差较大,更应采取缓冷措施,如采用在石棉粉中,或在炉中缓冷。
薄件在喷焊过程中易产生变形,则可趁工件尚未完全冷却的热态下进行整形校正。如果冷却后整形,则喷焊层易开裂。
4)工件冷却
涂层重熔后温度较高,由于合金脆性大,在冷却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收缩力,导致喷焊层龟裂。尤其对材质特殊、形状复杂的工件及喷焊层较厚时,应采取缓冷措施,避免产生裂纹。
一般低碳钢、中碳钢工件,自然空冷即可。刚性大,形状复杂的工件,以及高碳钢、高锰钢、热锻模具钢等材质工件,重熔完毕后可用石棉布裹起来,或覆盖干燥的加热到100 ℃以上的石棉粉进行缓冷。亦可放入炉中缓冷。这一类型工件在重熔过程中就应采取相应的保温和缓冷措施。
18-8型奥氏体不锈钢在430~480 ℃间缓冷时会在晶间析出碳化铬,使合金抵抗晶间腐蚀能力下降,因而重熔后应将工件放在860~900 ℃左右的电炉或保护气氛炉内,作稳定化处理。对于空冷硬化工具钢或马氏体不锈钢等工件,从奥氏体冷却转变为马氏体组织时,会产生相变膨胀,在缓冷时也易产生裂纹,因此需要在保温炉内进行等温回火处理,以控制组织结构的改变,炉内温度700~800 ℃,保温8小时,然后缓冷。
上一篇:Ni60自熔合金粉末
下一篇:非晶涂层研究及应用现状